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 团队科技成果“基于环境DNA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生态完整性评估关键技术”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学会联合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经提名、初审、会评等程序,最终确定基础研究、土木水利交通建筑、环境能源等8个领域的62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由南京大学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的 “基于环境DNA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生态完整性评估关键技术”项目入选环境能源领域的十大科技进展。

  • 【重要会议】 扬子江中心环境DNA团队助力第五届全国环境DNA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第五届全国环境DNA与生态健康评估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5月24日-26日在深圳顺利召开。本届研讨会由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大学、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共吸引全国各地16个省市的近300名科研人员前来参加。来自南京大学张效伟教授、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Florian Leese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战爱斌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受邀参会。

  • 【4月爱鸟周】河南省周口、商丘、信阳多地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斑头鸺鹠、黑翅鸢、黑鸢

    2024年“爱鸟周”来临之际,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协同南京大学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的调查团队,正式公布淮河流域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与评估鸟类调查结果。先后在周口市商水县、商丘市虞城县、信阳市商城县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为斑头鸺鹠、黑翅鸢和黑鸢;河南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黑枕黄鹂、苍鹭。

  • 【会议通知】 第五届 “环境DNA与生态健康评估” 学术研讨会(第一轮会议通知)

    革命性环境DNA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生态系统安全与健康管理研究的新浪潮,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生态领域中目标种的监测、生物多样性评价、入侵物种的防控等领域。为及时总结交流我国环境DNA技术发展和成果、探讨交流学科前沿与趋势,初定于2024年5月24-26日在深圳召开第五届全国“

  • 【生物多样性案例】 我平台助力四川全省流域调查:构建西南地区首个全流域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控网络

    近期,我平台协助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持续开展全省流域调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3年12月已顺利完成丰水期、平水期345个国控、省控监测点位的环境DNA水生生物监测。期间,在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环境DNA监测技术研讨会上,我们通过环境DNA技术培训助力四川省打造专业化的环境DNA技术人才团队,开启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控网络的构建,以期进一步优化水生态考核指标。

  • 【科技通讯】 有害藻华监测预警:借助eDNA科技实现沿海上升流系统中有害藻类的长期监测

    有害藻华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目前对有害藻华的监测方法依然以传统形态学鉴定为主,而已被广泛用于揭示浮游生物多样性的环境DNA技术为有害藻华(HAB)监测提供了新思路。研究选取了西班牙西北部的Ria de Vigo浅海区域,连续3年收集沉积物和浮游生物样本,借助环境DNA技术同时检测IOC-UNESCO《有害微藻分类参考名录》中的25种潜在有害物种。

  • 【科技通讯】 世界性大河的第三维:长江横断面鱼类eDNA采样策略研究

    世界性大河对于实现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至关重要,迫切需要形成快速准确的生物监测策略。环境DNA(eDNA)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淡水生态监测。然而,世界性大河如长江中下游横断面超过1千米宽,深度可达数十米,其适用性仍需深入研究。

  • 【新闻资讯】 《长江生态系统指示物种》项目组2023年度三江源区现场

    2023年8月20日-28日,为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水生态系统重要指示种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相关工作,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及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组成项目考察队,历时9日围绕长江源区的河流水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等开展了现场调研考察。在青藏高原为期9天的考察中,团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考察队跋涉在高海拔的雪山,海拔最高至5100m,穿梭在深邃的峡谷,冒着冰雹、暴雨和泥石流的危险,深入到三江源的每一个角落。

  • 【新闻资讯】 环境DNA科学之旅:幸福明湖水文化科普活动 (一期)

    2023年9月23日,由明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等科研院所协办的幸福明湖水文化科普活动 (一期)在滁州明湖顺利举行。首次将环境DNA与幸福河湖建设相结合,打开了青少年了解明湖水文化和全新生物监测手段的窗口,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南京大学环境DNA技术团队在水文化科普讲堂上为青少年们带来环境DNA技术讲解,湿地、鸟类、鱼类知识科普,以及趣味有奖问答,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此技术在生物监测中无创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等优势,积极倡导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 【重要会议】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环境DNA技术培训交流会于南京顺利召开

    2023年9月4日至5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联合举办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环境DNA技术培训交流会”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培训交流会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大庆书记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段辛斌研究员主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主任林祥明在培训会上提出“不断提升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监测能力”的高要求。

  • 【新闻资讯】 扬子江水生态保护:环境DNA持续跟踪增殖放流

    2023年8月18日,扬子国投、江北公用等在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等单位的指导下,于扬子江生态公园顺利开展“保护水生生物 共建和谐家园”2023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南京大学环境DNA技术团队协同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首次尝试利用环境DNA持续跟踪增殖放流,以环境DNA公民科学的形式搭建群众与水生生物世界的桥梁。

  • 【生物多样性案例】 “环境DNA高时空分辨”监测外来入侵物种

    响应国家需求: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2022年,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政府部门将:1)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实行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2)制修订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防控治理等技术规范。在监测与预警方面,《办法》强调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度,每十年开展一次全国普查,掌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并将普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自然资源“一张图”。

技术支持: 365网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