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详细内容

【新闻资讯】 扬子江水生态保护:环境DNA持续跟踪增殖放流

编辑:李安娜

2023年8月18日,扬子国投、江北公用等在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等单位的指导下,于扬子江生态公园顺利开展“保护水生生物 共建和谐家园”2023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南京大学环境DNA技术团队协同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首次尝试利用环境DNA持续跟踪增殖放流,以环境DNA公民科学的形式搭建群众与水生生物世界的桥梁。


科学放流,规范放生

本次活动旨在全面落实市农业农村局水生生物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和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补偿的重要行动。放流鱼苗包含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将对长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资源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科学试验表明每放养10万尾滤食性鱼苗,形成的生物碳汇相当于植树造林1公顷(森林固碳量3.7-3.9吨/平方千米/年)。


image.png 

48万尾鱼苗放流至扬子江


环境DNA技术持续跟踪增殖放流

在现场水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区,环境DNA技术科普成为基层百姓了解和参与生态保护的新渠道,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环境DNA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无限可能。

1、利用环境DNA持续跟踪生态保护成效

追踪增殖放流物种生存状况、评估增殖放流效果一直是该领域难点,新技术的出现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此次活动所科普的环境DNA技术在持续跟踪增殖放流成效、判断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利用生物释放到环境中的DNA进行物种检测,在不伤害调查对象或干扰生境的前提下,可以实现一体化富集,连续高效地获得生物多样性信息,并通过揭示鱼类在水域中的相对丰度和鱼类多样性,推进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放流前,利用环境DNA监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鱼类饵料生物的组成与多样性,筛选合适的放流地点和放流时机;在放流后,利用环境DNA持续跟增放流鱼类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评估放流效果。


image.png 

环境DNA技术在增殖放流中的具体应用


image.png 

在线自动采样仪可实现长期连续的生物监测


2、使用环境DNA了解生物多样性

环境DNA打开了探索增殖放流背后水生生物世界的大门,通过一小瓶水样,就可以了解生态环境中的物种组成与分布。志愿者向数十位参观者热情讲解了环境DNA智能化采集流程,该方法的水样富集体积是传统富集方法的10-20倍,避免交叉污染的同时还能实现常温保存,DNA提取效率可提高30%-50%。即使是小朋友,也可以通过“环境DNA采集工具包”轻松完成水样采集,公民对于水生动物的了解从单一的展板知识转向了趣味体验式的科学调查,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大众对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image.png 

志愿者演示“水环境DNA过滤仪”一体化富集采样操作


image.png 

志愿者为学生讲解“环境DNA公民科学”APP小程序使用方法


  这项革命性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精确的窗口:深入了解和评估增殖放流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交织的时代背景下,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将为探索和守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持续跟踪增殖放流行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水生态系统。未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也将继续开展长江水生态保护工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技术支持: 365网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