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生物多样性案例
  • 【生物多样性案例】 基于环境DNA监测海洋灾害物种——以海月水母为例

    近年来,我国沿海生态灾害频发,包括赤潮、绿潮、水母爆发和外来种入侵等,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海洋生物短时间数量增加引起。2009-2014年,河北秦皇岛至辽宁绥中沿岸海域已连续6年发生赤潮。赤潮区域内的海水变得浑浊,呈现出黄绿色,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影响扇贝的饵料生物——硅藻和甲藻的生长,继而导致养殖的扇贝出现生长停滞的状况,对海水养殖业构成严重危害。而独角裂孔苔虫,萨氏膜孔苔虫等外来物种,也影响了藻类、贝类的采苗和养成。灾害物种监测面临着诸多挑战,灾害物种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一旦爆发,迅

  • 【生物多样性案例】 环境DNA技术发现潜在鱼类产卵场

    2024年3月28日,南京大学、扬子江中心生态健康团队在执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生态及藻类连续观测项目中,通过环境DNA技术发现,太湖渔洋山、小梅口、东西山铁塔位点存在极高浓度的太湖新银鱼DNA,其DNA占比超过90%,这表明该区域有大量银鱼聚集,考虑到当前正值银鱼的繁殖期,该区域很有可能是银鱼的产卵场。

  • 【生物多样性案例】 我平台助力四川全省流域调查:构建西南地区首个全流域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控网络

    近期,我平台协助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持续开展全省流域调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3年12月已顺利完成丰水期、平水期345个国控、省控监测点位的环境DNA水生生物监测。期间,在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环境DNA监测技术研讨会上,我们通过环境DNA技术培训助力四川省打造专业化的环境DNA技术人才团队,开启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控网络的构建,以期进一步优化水生态考核指标。

  • 【生物多样性案例】 “环境DNA高时空分辨”监测外来入侵物种

    响应国家需求: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2022年,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政府部门将:1)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实行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2)制修订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防控治理等技术规范。在监测与预警方面,《办法》强调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度,每十年开展一次全国普查,掌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并将普查成果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自然资源“一张图”。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365网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