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爱鸟周】河南省周口、商丘、信阳多地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斑头鸺鹠、黑翅鸢、黑鸢自1981年9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林业部等8个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报告,开启了每年一度的“爱鸟周”(4月~5月初)活动,致力于通过实践与宣传教育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2024年“爱鸟周”来临之际,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协同南京大学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的调查团队,正式公布淮河流域生态质量样地监测与评估鸟类调查结果。 2023年下半年,调查团队深入丛林、山地、农田、公园等地,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样线法,在河南潢川、商水、沈丘等样地进行了现场踏查和观测拍摄。先后在周口市商水县、商丘市虞城县、信阳市商城县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为斑头鸺鹠、黑翅鸢和黑鸢;河南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黑枕黄鹂、苍鹭。
不同生境的踏查观测
【1】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斑头鸺鹠、黑翅鸢、黑鸢 穿梭在周口市商水县的隐秘丛林,我们幸运地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斑头鸺鹠。这里温和的气候、适宜的降水、肥沃的土地,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农作物,更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斑头鸺鹠 Glaucidium cuculoide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发现于周口市商水县 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俗称“小猫头鹰”,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体色为棕褐色并具浅色横纹,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及东南等地。通常活动于海拔2700m以下的开阔地带,可适应森林到村庄多种生境。斑头鸺鹠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和鼠类为食,是农、林益鸟,因而应受到人类的保护。
黑翅鸢 Elanus caeruleu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发现于商丘市虞城县 来到商丘市虞城县,团队还观察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翅鸢的身影。此处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畜牧业生产区,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这些鸟类包括候鸟和留鸟,它们在这里筑巢繁衍、觅食栖息,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俗称“灰鹞子”,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体型较小,体长约33厘米。整体呈灰白色,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沿海地区,近年呈北扩趋势。喜干燥地区的疏林草原,田野等矮草开阔地。晨昏觅食频繁,喜食鼠类。作为农业益鸟的黑翅鸢觅食时会在空中悬停观察地面,是空中悬停的“高手”。
黑鸢Oriolus chinensi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发现于信阳市商城县
黑鸢种群(视频) 在信阳商城县上空,黑鸢种群盘旋翱翔,数量初步估计在50只以上。 黑鸢(Oriolus chinensis),是隼形目鹰科鸢属的一种中型猛禽,体长54-69厘米,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鸢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浅色斑与近黑色的翼尖成对照,形成翼下一大型白斑。黑鸢白天活动,常单独在高空飞翔,秋季有时亦呈2-3只的小群。飞行快而有力,视力敏锐,能很熟练地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升入高空长时间地盘旋翱翔边飞边鸣,鸣声尖锐,似吹哨一般。 【2】河南省重点保护鸟类:黑枕黄鹂、苍鹭
黑枕黄鹂(亚成体) Oriolus chinensis 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 发现于周口市沈丘县 繁殖季节的末期,我们在沈丘县的农田附近树林中发现了一只黑枕黄鹂的亚成鸟。 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 ,又称黄莺、黄鹂、金衣公子等,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其体长23~27厘米,整体主要呈鲜明的黄色,飞羽黑色。黑枕黄鹂鸣声清脆婉转,音调多变,又被誉为“林中黑管手”。同时黑枕黄鹂主要以多种昆虫幼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重大。
苍鹭 Ardea cinerea 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 发现于商丘市睢县 睢县北湖的湖中无人小岛上,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苍鹭和凤头䴙䴘栖息于此,一副惬意模样。 苍鹭(Ardea cinerea),俗称老等、捞鱼鹳、灰鹭等,大型涉禽,河南省重点保护动物。 苍鹭全身青灰色,前额和冠羽白色;枕冠黑色,头侧和颈部灰白,喉下颈部羽毛长如矛状,特别是繁殖期更为明显,中央有一黑色纵纹延伸至胸部,其间有黑色的条纹或斑点。 生态质量监测是生态环境部门有效行使生态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的重要支撑。本次淮河流域生态状况调查,旨在摸清淮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状况,为河南省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未来,我们可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传统监测手段,结合环境DNA、声学、AI图像识别、高分遥感、自动红外感知等新技术了解物种分布,形成新一代“数智化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