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详细内容

【新闻资讯】 《长江生态系统指示物种》项目组2023年度三江源区现场

编辑:胡萌远


1 引言

2023年8月20日-28日,为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水生态系统重要指示种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相关工作,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及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组成项目考察队,历时9日围绕长江源区的河流水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等开展了现场调研考察。

在青藏高原为期9天的考察中,团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考察队跋涉在高海拔的雪山,海拔最高至5100m,穿梭在深邃的峡谷,冒着冰雹、暴雨和泥石流的危险,深入到三江源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次考察中,我们采集了大量的环境DNA、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样本以及水质数据,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样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image.png 

三江源地理位置

 

 

1.1 三江源地理特征

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的西部,平均海拔在3500至4800米之间,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也是青海省南部的地方。这个地区是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主要属于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包括气温低、牧草矮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该地区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从3335米到6564米不等。

在这个地区,河流遍地、湖泊密布、沼泽众多,还有雪山和冰川的存在。这些自然要素构成了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高海拔湿地景观,同时也形成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

此外,三江源地区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对于保护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三江源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自然资源宝库之一。

 

1.2 三江源生态特征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它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拥有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不仅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补给河流水源的作用。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流经此地,这些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三江源的冰川、湖泊和河流。三江源的生态系统通过储存和释放水资源,为这些大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补给。

其次,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是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的场所。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括许多珍稀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如藏羚羊、雪豹、野牦牛等。这些物种在三江源地区得以生存和繁衍,对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还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由于三江源地处高原,其冰川、湖泊和河流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冰川消融、湖泊水位下降,进而影响下游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因此,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它提供了清洁的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还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等资源。同时,它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总的来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宝贵的自然遗产,它不仅维护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福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重大意义。

这里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高原气候,为科研考察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实验室。这个生态系统不仅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藏高原和三江源等生态保护思想,顺利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水生态系统重要指示种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相关工作,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及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组成项目考察队,于2023年8月20日~28日围绕长江源区的河流水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等开展了现场调研考察。


image.png 

三江源区考察点

 

2 三江源之梦:探寻自然之谜,共赴科学之旅

在满心期待与壮志凌云的氛围中,科考队伍于2023年8月19日齐聚美丽的青海玉树,我们带着对未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自然探索的热爱。在此地,我们购置各种采样工具、实验材料、药品以及氧气等必需品,为即将启程的“寻秘之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的目标,是那些远离尘嚣、靠近天堂的地方,是那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那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还有我们未知的关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的秘密。我们期待着在这片广袤无垠的高原上,揭示自然的奥秘,探寻生命的源头。

两天的准备,是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有的负责采集样本,有的负责数据分析,有的负责记录和报告,还一起讨论了可能的困难和应对策略,确保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能有足够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了科研的严谨与专注,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挑战。我们对未知的恐惧被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所取代,我们的期待和憧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如今,我们已经准备好,等待着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开始我们的“寻秘之旅”!

 

2.1 玉树市→治多县

我们的科考队从玉树出发,首先前往了曲麻河乡楚玛尔河。曲麻河乡楚玛尔河以其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著名。我们在这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采样,对河流的水质、土壤和周边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

接下来,我们的科考队又前往了曲麻莱通天河。曲麻莱通天河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道奇特景观,河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了壮观的瀑布和深潭。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多个样点的采样,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最后,我们的科考队抵达了治多县聂洽曲。聂洽曲是当地的一条重要河流,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全面的采样和调查,希望能够为保护和发展聂洽曲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在整个考察途中,我们的科考队不仅了解了这片土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还为未来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这片珍贵的高原生态系统。

 

image.png 

环境DNA采样


image.png 

通天河

 

2.2 治多县→中科院北麓河站

从治多县出发到中科院北麓河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充实而富有成果的旅程。在路途中,大家选择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采样,以便进行后续的科学研究和生态评估。与此同时,我们还经过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到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独特自然景观,还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上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

 

image.png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


image.png 

中科院北麓河站

 

2.3 中科院北麓河站→唐古拉山镇

从中科院北麓河站到唐古拉山镇的途中,我们不仅经历了严峻的自然环境,还收获了丰富的科学成果。

在中科院北麓河站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热熔湖,它们是冻土融化后地面塌陷形成的湖泊,是热喀斯特的一种重要类型。我们选择在这些湖里进行样品采集,希望能够研究这些独特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化学过程。

除了热熔湖,我们还来到了冬克玛底冰川。冬克玛底冰川是长江源区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大陆型冰川,由一条朝南向的主冰川(大冬克玛底冰川)和一条朝西南向的支冰川(小冬克玛底冰川)汇流而成。我们在这座冰川前驻足,对这片纯净的冰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敬畏。我们在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和冻土融化的坡面采集了“高寒高原”的水、冰与环境DNA样本。


热熔湖


image.png

冬克玛底冰川

 

2.4 唐古拉山镇→安多县

在从唐古拉山镇到西藏安多县的途中,我们进行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采样,同时也途径了唐古拉山口,感受到了雄伟的自然风光。

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唐古拉山镇附近的样点一,这里是一片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生态系统之一。草原上长满了各种耐寒植物,如紫花针茅、棘豆和嵩草等,形成了一片独特的自然景观。我们进行了水样品的采集,以便进行后续的生态研究。

接下来,我们向西藏安多县进发,途径了唐古拉山口。唐古拉山口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著名山口,海拔5000多米,是长江与怒江的分水岭。这里地势高峻,气候寒冷,雪山、冰川、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片壮美的自然景象。


image.png 

唐古拉山镇附近样品采集


image.png 

唐古拉山口

 

2.5 安多县→玉树市

在完成唐古拉山镇到西藏安多县的行程后,我们最后从安多县返回了玉树市,并在隆宝镇附近进行了一次具有代表性的样点样品采集,为我们的科考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隆宝镇附近是一片肥沃的草甸,生长着茂盛的牧草和各种野花,是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我们在这里进行了最后一个样点的样品采集,这些样本将用于后续的生态研究和气候变化监测,为保护和维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整个科考任务中,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取得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和样本。我们相信,这些成果将为保护和维护这片珍贵的高原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支持。这是一次富有成果和意义的科考之旅,让我们深刻领略了青藏高原的美丽与神秘。


image.png 

 

3 三江源之忆:领略自然之美,探寻文化之魂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素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共有野生动物270种,多为青藏高原特有种,且种群数量大。其中兽类62种,雪豹、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马麝、金钱豹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狐、石貂、兔狲、猞猁、藏原羚、岩羊、豹猫、马鹿、盘羊、棕熊等14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类196种,黑颈鹤、白尾海雕、金雕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雕鸮、鸢、兀鹫、纵纹腹小鸮等27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image.png 

青海的野生动物

 

这里还居住着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他们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且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他们内心深怀对神山圣湖的敬仰,以及对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庄重的佛寺、庙宇以及飘扬等经幡的风俗仪式的尊重,这些元素维系并传承着藏族文化的核心意义和精神内涵。这些产生深远影响的传统,在世代延续中永不消失。

 

image.png 

藏族文化

 

4 小结

科学并不仅仅是不断拓展的前沿知识,还有对无尽未知的探索,科考就是探索未知的重要环节。

在那广袤的雪域,崇山峻岭之间,翱翔的鹰隼搏击长空,纵横交错的河流哺育着这片土地。我们穿越冰川雪山,探索湖泊湿地的秘密,从高寒草甸到荒漠草原,我们与彩虹、祥云相遇,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我们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动物以及那些珍贵的高原植物,这些独特的感知,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尽管科考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甚至可以说是“艰辛”,但这一切都变得那么刺激和有趣。经过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的奔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丰硕的收获。虽然科考的时间短暂且充满劳累,但我们都认为这段经历难以忘怀,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在这次科考期间,我们一起走过许多路、翻过无数山峰,一起在江河源头的水文站欣赏日落的美景,一起在阿尼玛卿雪山接受大自然的洗礼。

在科考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自由和浪漫,也深刻体会到了“抵达”的意义和“探索”的使命感。尽管面临高原环境下的各种挑战——与当地牧民的沟通障碍、样品初步处理的复杂性以及野外生活的艰辛——但我们仍然秉持着“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理念,成功完成了这次科考任务。

尽管青海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但我们知道还有无尽的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尽管我们未能抵达“源头”,但我们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和热情。这次科考的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探险!

在此,特别感谢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给予的大力支持!


 

 



技术支持: 365网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