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DNA科学之旅再出发:幸福明湖水文化科普活动(二期)编辑:李安娜 陈晴
正值全国科技活动周,由明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等单位协办的幸福明湖水文化科普活动(二期)于2024年5月31日在滁州明湖公园举办,30余位明湖小学师生受邀走进滁州明湖公园,开启了一场趣味横生的水文化科普研学之旅。
幸福明湖水文化科普活动合影
环境DNA技术现身水文化科普课堂 明湖作为首批国家幸福河湖建设唯一湖泊试点,开展了系统治理、管护能力提升及助力流域发展等建设内容。此次活动基于目前幸福河湖建设成果,为明湖小学的学生们介绍了幸福明湖、环境DNA技术、数字孪生等知识,深入了解坚持数字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管护“一张图”的内涵与意义。
幸福明湖数字孪生与环境DNA技术科普 讲解员还为大家发放了公民科学eDNA采集工具包,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在课堂上打开工具包,争当“小小公民科学家”,希望参与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去。
环境DNA公民科学活动及工具包使用讲解互动现场
环境DNA技术智慧化应用:助力明湖幸福河湖建设 在“巡湖打卡科普游”环节,大家先后参观打卡了环境DNA公益自提站和明湖拓展园。明湖幸福河湖建设为全力打造河湖智慧监管体系,目前在湖畔设有环境DNA公益自提柜(本次活动参观点之一)和环境DNA在线自动采集仪,旨在借助环境DNA技术高效、精准识别湖体水生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充分掌握明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健康状况。
环境DNA公益自提站打卡现场
明湖畔的环境DNA在线自动采集仪 通过去年6月到11月的环境DNA在线连续监测数据,我们已初步摸清明湖生物的“家底”,共监测到真核浮游植物66种,浮游动物33种,鱼类48种,鸟类9种,其中鱼类以䱗、鳙和翘嘴鲌为常见种,检出的鸟类中夜鹭、小䴙䴘、绿头鸭等8种均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中“三有”保护动物。 未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健康平台将继续为明湖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持续开展环境DNA生物多样性连续监测工作,全面提升明湖生态流域管护能力,为明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修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